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在地下防水工程中的使用
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世界各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1975年美国因腐蚀造成的损失达到700亿美元,1985年达到1680亿美元。1991年,美国仅需910亿美元来修复因耐久性不足而损坏的桥梁;英国每年用于修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成本为200亿英镑;日本每年仅用于房屋结构维护的成本超过400亿日元;到20世纪末,中国50%的已建房屋已进入老化阶段,23.4亿m2的建筑物面临耐久性问题1。目前,我国在基础设施、大型公共建筑等重大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混凝土耐久性已成为土木工程界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混凝土的渗透性与其耐久性密切相关,并被认为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最重要指标。因此,从材料性能的角度来看,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和抗裂性非常重要。同时,在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应增加防水措施,防止各种有害介质的侵蚀,以满足建筑使用寿命的要求,这是工程界长期以来的共识。但在选择无机防水涂料时,必须考虑混凝土渗透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使两者发挥更好的互补作用。
自1995年以来,上海地铁运营公司率先从国外引进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以下简称CCW),用于修复上海地铁1号线南端的堵漏。业内人士因其独特的性能和简单的施工而备受关注。21世纪,类似的国外产品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广泛应用于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大连、杭州和乌鲁木齐。不久,该产品实现了国产化。
渗透性是多孔材料的基本性质之一,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反映了材料内孔的大小、数量、分布和连接。混凝土是一种多孔、多相的不均质复合材料。综上所述,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指气体、液体或离子在压力、化学潜力或电场作用下渗透、扩散或迁移混凝土的难度,是衡量混凝土抵抗各种介质入侵能力的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荷载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主要是由荷载引起的。目前已知,由于泌水、收缩、温度梯度、冻融和碱骨料反应,浇筑混凝土使用前存在微裂缝,外部荷载和环境条件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更多的微裂缝,扩大和连接混凝土中的初始裂缝。这些微裂缝可以形成潜在的传输通道,使侵蚀性介质更容易进入混凝土。
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混凝土表面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防水材料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具有渗透结晶特性的CCW。国外CCCW多用于背水防水堵漏工程。他们的研究指出,在背水面防水前,必须清除混凝土表面的化学养护膜、模板隔离油、浮灰等,使混凝土的毛细管道通畅。此外,用于支撑混凝土模板的拉螺栓孔、有缺陷的施工缝、裂缝施工缝、裂缝和蜂窝麻面,并填充相应的材料。对于混凝土表面,常用的施工方法包括高压喷水法、湿喷砂法和表面酸洗法,其中高压喷水法是较好的方法,可以利用混凝土的预湿特性,保证CCW涂抹后的防水效果。